一流本科教育:跨学科培养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整合-九游会电竞

 一流本科教育:跨学科培养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整合-九游会电竞
质量监控
质量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九游会电竞-九游会体育首页 >> 质量监控 >> 质量管理 >> 正文
一流本科教育:跨学科培养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整合
栏目:质量管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1-15 06:19:21 点击:

与多学科学习最重要的不同是,跨学科学习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分析框架,从而对复杂问题有更丰富的理解,解决现在和未来的社会问题。



跨学科培养:一流本科建设的突破口




没有一流本科,很难成为一流大学。那么一流本科教育如何打造?


2016年5月,在厦门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流大学本科教学高峰论坛”上,几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谈到一流本科教育要注重培养跨学科、跨界人才。与会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认为, 高校应该培养本科生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素养……跨学科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整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数据链接:

麦可思研究发现,超六成(66%)2022届本科生认为“解决复杂的问题”能力重要,毕业时该能力的满足度为87%。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周光礼教授在其论文《一流本科教育的中国逻辑——基于c9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中也提到,目前我国“c9高校非常重视学科交叉融合,都将开设跨学科专业和跨学科课程作为一流本科建设的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


高校对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事实上也是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必然要求。随着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进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很多行业也发生着快速变化。当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思维模式难以实现科技创新、解决复杂的重大问题,劳动力市场更需要既具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能将多个学科知识整合以解决复杂问题的毕业生。


于是,社会需求倒逼学科交叉融合,也让跨学科培养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特质。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设学院进行跨学科培养




对跨学科培养非常重视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过去的20年里,尝试推出了多种跨学科的学习项目,包括理科特殊计划、大学学者计划、大学城学院项目和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项目等。一部分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学术项目进行了跨学科学习。


2020年底,新加坡国立大学宣布正式设立人文与理学院,让更多本科生有了接受独特的跨学科教育的机会。这也标志着学校对跨学科培养给予了更深层次的重视。


人文与理学院由学校办学最成熟、本科生数量最多的两个学院——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和理学院组成。2021年秋季开学,学院迎来首批2000余名新生。


在新制度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比如学生将能选择攻读任何专业和第二专业,或者选择主辅专业组合的形式,还可以在四年内修读两个不同学位类型的专业获得双学位。


每年有超过1000个模块可供学生选择,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和数学等多个学科。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可以成长为一个“通才”,一个“专才”,或是一个“综合能手”,最终拿到文学学士、社会科学学士或理学学士学位。


为了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人文与理学院还新增设了数据科学与经济学, 环境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3个跨学科学位项目。


学校希望通过对课程的精心策划为学生提供发展跨学科能力的机会,培养他们多学科融合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以适应新常态下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新需求。



跨学科关键在于“整合”




跨学科培养最容易给人造成的误解是,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就是跨学科学习。事实上这忽略了跨学科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整合。与多学科学习最重要的不同是,跨学科学习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形成一个分析框架,从而对复杂问题有更丰富的理解,解决现在和未来的社会问题。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流行病学和社会层面问题的一个很好实例。譬如在公共卫生领域就个人安全防疫制作卡通漫画式的宣传作品时,在社会工作领域解决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时,在商业领域改善疫情期间的快递服务时,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人因为可以轻松有效地跨多个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所以极具价值。


那么如何进行跨学科培养?除了让学生接触不同学科之外,人文与理学院还制订了独特的跨学科方法,强调跨学科思考、整合知识和见解的能力。



精心策划的通用课程




人文与理学院引入了精心策划的通用课程,包括13个模块,占总课程的1/3,旨在向学生讲授必要的基本技能及拓展更多领域的知识。它具体包括6个通用核心课程模块、5个综合模块,以及2个跨学科模块。


6个通用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人工智能、社区参与、数字素养、设计思维、数据读写和写作。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在阅读、写作、批判性思维、数据分析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设计思维、人工智能和社区参与这3个方面的课程还将为学生适应数字化和网络世界传授新的能力。


5个综合模块分别是亚洲研究、综合社会科学、综合人文科学和两个科学探究模块。亚洲研究模块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并对其更加包容;综合社会科学和综合人文科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学习和严谨处理与人类有关问题的能力。两个科学探究模块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证据和科学运作方式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可以基于科学的视角批判性地审查和评估现象的能力。


2个跨学科模块旨在进一步训练学生在多个学科之间发现联系、建立联系的能力。


学校建议,学生可在前两个学年完成通用核心课程模块和综合模块,在第三年或第四年完成最后两个跨学科模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开设这类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使用的基本工作方法。例如数字素养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变成编码员,而是帮助他们了解编码的基础知识,理解信息处理中使用的逻辑,从而为更广泛地理解和使用专门技术技能打开一扇窗。


为了使毕业生成为灵活、适应力强和高效的问题解决者,学校的跨学科教育中一个关键要素是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教学重点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让学生在实习实践、项目工作的体验式学习中,能力得到加强,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现实世界的经验并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跨学科培养变革带来的挑战




人才培养从“专才”向“通才”转变,跨学科教育对学校和教师意味着什么?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在媒体的撰文中谈到,首先如果希望学生能够以新颖且不寻常的方式来构建知识体系,那就要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接触更多知识。这也意味着学校必须调整学生的课业负担,放宽对主修课程的过度要求。


另外教师也需要改变。如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教育,那么他们首先必须认同跨学科、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陈永财认为,这可能比教育变革更具挑战性。


因为大学是按照学科领域建设的,一直以来教师都习惯按照学科类别教学。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会让教师产生各种疑虑和抵触情绪。即便这是困难的,但他坚信这种转向也是必由之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