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唯 | 全球教育治理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国实践-九游会电竞
质量监控
质量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九游会电竞-九游会体育首页 >> 质量监控 >> 质量管理 >> 正文
范唯 | 全球教育治理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国实践
栏目:质量管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2-22 07:17:49 点击:

范唯 | 全球教育治理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国实践-九游会电竞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和人才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国家战略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作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坐标,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一、准确识变,应对全球教育治理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疫情反复、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暗流涌动,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1]准确辨识全球教育治理大趋势、大格局,才能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设找准方向,科学定位,化挑战为动力,以机遇促发展。

(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赋予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的历史使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要任务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在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的统筹部署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人才支撑和创新能力支撑。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协调推进的共同任务,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新征程赋予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历史使命。

(二)全球化为国际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新机遇

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国际化人才。中国高等教育要以世界情怀和全球担当,面向世界,融入世界,主动作为,创新作为,为全球治理提供智力、人力、技术、文化、情感的支持。[2]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在积极适应全球化大趋势,开放办学,广泛合作,致力于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塑造时代新人,培养全球治理所需要的人才。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建立互信互认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性、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纷纷成立,通过确定主题、制定规则、形成共识,开展对话交流,实施质量评价,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学分互认、学生交流、资历框架对接等提供质量保障,有效地促进了全球教育治理,奠定了质量保障国际合作的良好基础。全球化趋势浩浩荡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高等教育的合作将越来越密切,必将把国际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向纵深推进。

(三)百年变局下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设面临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发展中国家积极争取包括教育治理领域在内的各项权利。但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规则的制定、解释、实施的话语权,以及许多国际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运行机制都由发达国家主导。如何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实现平等互惠,任重而道远。[3]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全球教育治理带来新挑战。新冠疫情下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创新、远程及在线学习、国际联合学位、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等现实问题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提供价值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中国提出的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原则,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共存,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全球教育治理指明了方向。我国高等教育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中国大地,放眼全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建设平等、互惠、合作的高等教育新秩序,构建多边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毛入学率达到57.8%,进入普及化阶段,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教育治理需要分享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中国有责任有能力在全球教育治理中担当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二、积极应变,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中国方案

我们深刻认识全球教育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立足中国,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服务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经历了试点探索、实践积累、全面推进和创新发展几个阶段,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构建了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国方案”。

(一)构建“质量共同体”

高等教育已走出象牙塔,破除封闭圈,开门办学,开放办学,联合办学,把国家需求、行业标准、社会需要纳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我们提出“质量共同体”的理念,正是立足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变化,基于人才培养质量共同目标,建立包含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专家、社会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达成思想认识、目标任务、行动举措上的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突出公益性和时代使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上,建立部省协同工作机制和沟通联络机制,形成统一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二是顶层设计上,建立专家组织议事机制和咨询指导机制,充分发挥认证和评估专家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咨询、指导服务作用,优化质量保障决策;三是评价主体上,建立行业、企业、学生参与机制,多角度审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四是评价标准上,将政府、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为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实践支持、协同支持纳入评价标准,引导学校建立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共同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施高校分类评价

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迈入普及化阶段,形成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小精特”新型研究型高校等多种办学模式。《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我们从本世纪初开始探索分类评价,二十年来已经形成成熟方案,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亮点。以院校评估为例,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实施周期性、诊断性的高等学校审核评估,采取柔性分类方法,由本科高校自主选择评估类型,自主选择不同指标模块组合,“用自己量身定制的尺子量自己”,引导不同高校各安其位、各展其能、各负其责,实现内涵发展。针对新建本科高校开展合格评估,加强底线监督,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达标;针对“小精特”新型研究型高校,实施“一校一案”评估,引导高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针对新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按照以评定向、以评促建、特色发展、重在定位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探索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之路。[4]当前评估标准和评估工具日趋完善,分类评估因校制宜、因校施策,将引导每所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加快形成办学定位清晰、类型分明和特色彰显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三)“数治”高等教育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主动对标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按照“为用而建、应用导向、强化协同、共建共享”的理念,建设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在教育质量保障、监测预警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收集的1200余所本科高校200余万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深度挖掘、综合整理,每年研制系列《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呈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质量,为高校全面了解全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及同类院校发展情况、为政府开展科学决策、为社会客观了解本科教育教学状况提供权威平台和专业化服务的“品牌”。《报告》总结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呈现本科教育教学整体情况、问题和趋势,并提出改进建议,引导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每年《报告》的发布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高教战线热议话题,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转发报道。我们致力于建设全国统一、分级使用、开放共享的评估认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评估过程、数据和信息等要素全周期管理,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估设计,减少集中入校天数、人数和环节,为高校及专家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和便捷化服务,成为高校和专业“提质减负”的有力举措。

三、主动求变,探索国际实质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国实践

在全球教育治理背景下,中国方案科学审视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时代之问,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广泛吸取国际先进经验,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既解决中国问题,又可供全球教育治理借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从“中国方案”走向世界舞台,关键的一环是构建国际实质等效的教育质量标准,开展专业认证,推动学历互认和专业资格互认,为人才的全球流动奠定基础。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建立了较成熟的专业认证体系,其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探索建立实质等效的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有效路径。中国从参加、融入到主动作为,示范引领,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守正创新的道路,向国际舞台展示了中国实践成就,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一)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多边互认

《华盛顿协议》(wa)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工程专业学位互认协议。1989年美国、加拿大等6国签署《华盛顿协议》,缔约方所认证的工程专业具有实质等效,即毕业生都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教育要求和基本素质标准,开创了国际互认的先例,也是最具权威性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之一。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专业布点数约占普通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体量大,覆盖领域广,对高等教育具有全局性影响。2012年,我国正式提交加入《华盛顿协议》申请,2013年成为预备成员,2016年成为正式成员。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加入的首个多边互认协议。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到国际认可,为我国工程教育毕业生全球执业提供了“通行证”。通过认证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在英、美、日、韩等21个正式成员组织辖区内享有同等权利,获得在相关国家和地区执业的可能,提升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有力推动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全球流动。

(二)积极参与工程教育国际治理,为国际教育质量保障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推进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5]作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我国全面参与《华盛顿协议》的各项标准和规则制定,在各项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对跨境认证、新成员吸纳、全球通用的工科毕业生核心能力素养(gapc)修订、线上检查规程制定等热点议题提出中国意见;接受协议成员组织观摩,派员参与境外认证,大力宣传中国工程教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成就,不断提高在成员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支持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非传统西方阵营国家/地区加入wa,增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及周边邻国在国际工程联盟的影响力。通过搭建国际多边交流的平台,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师培养等方面的研讨,阐述中国观点,介绍中国经验,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升了中国话语权和中国影响力。

(三)建立国际实质等效的能力评价标准,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要走在世界前列,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必须要建立中国标准,形成中国话语权。2022年,在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的积极推动与直接参与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联合58家行业学协会正式发布《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规范》2项团体标准。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领域第一个被纳入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内的标准,既包容了国际标准,又加入了立德树人、中国文化等元素,体现了中国特色,对于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多元参与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参与中国科协牵头研制并发布的《工程能力评价通用规范》团体标准已经在部分国家、部分领域得到实质等效互认。建立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能力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科普工程教育,探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公平和质量也是新时代赋予工程教育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就是要深化专业改革,构建高质量的、国际认可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树立质量标杆。截至2021年,已有1977个工科专业通过认证。如何充分发挥专业认证的质量保障作用,需要跳出认证的小逻辑,置身国家发展大格局,探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新形态。利用第三方认证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树立质量标杆,引领质量革命,推进高质量建设。评估中心每年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专业名单,让优质一流的专业广而知之,确立品牌效应,获得社会更大范围的认可,供广大家长和学子择优而选,提升社会大众对工程人才培养的支持度和参与度,推动全社会关心、参与工程教育,对完善多方参与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自2020年起,评估中心每年联合《中国青年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等媒体和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硬核工科报考指南”“王牌专业宣传”“院士说专业”等高考招生宣传活动,以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解读工科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方向和代表性的专业,答疑解惑,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为国家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通过科学宣传,推进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更高质量上实现更大公平。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有责任也有能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们将积极作为,立足中国,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将面向世界,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与世界各国互学互鉴,共商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共同体,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