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 刘世清 | 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引领、新召唤-九游会电竞
质量监控
质量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 九游会电竞-九游会体育首页 >> 质量监控 >> 质量管理 >> 正文
袁振国 刘世清 | 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引领、新召唤
栏目:质量管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2-29 06:25:08 点击:

袁振国 刘世清 | 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引领、新召唤-九游会电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论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指引、发出了新召唤。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中国教育现代化,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既是新时代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无上荣光。


01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概括、新论断


实现现代化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孜孜以求、艰苦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历经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更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释,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中国教育现代化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推进。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筚路蓝缕,上下求索,从“革命的重要武器”到“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到教育的“三个面向”,再到教育的“九个坚持”,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探索了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截至2021年,中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其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8.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教育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领先行列,在历史上首次全面实现了“学有所教”,正在向“学有优教”迈进,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必须走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目标、以优先发展为根本方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扎根中国大地为根本途径的教育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国家的繁荣富强的教育现代化,是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与共的教育现代化,是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02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使命、新任务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被置于段落首句,凸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凸显了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大意义,凸显了一切教育工作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评价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立场与核心思想,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

一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教育发展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是我国教育发展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的历史转折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全程性、全员性参与的历史过程和系统建设,需要既有整体设计又要分类分层指导,既有中央领导又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既有统一性又有个性化发展空间。行政部门需要注重整体规划,制定法规和标准,进行科学有效评估,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学校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新知识和能力,积极拥抱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要跟上数字化、智能化的步伐,为教育全面赋能,重塑教育未来。从社会上说,就是要更加关心和支持教育,共同维护教育的良好生态。


二是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部分,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进行专门论述,这一变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与教育相互促进发展成功经验的规律总结,是对社会发展动力的科学判断,是对社会发展未来要求的正确把握,是面对激烈国际竞争引领未来的历史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发展阶段,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和日益严峻的国际战略挑战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我国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高质量科研体系、高质量管理体系、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造就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拔尖人才,提高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真正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要不断提升整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联动能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立大教育、大科技、大人才观,形成三方联动、协同支撑、共同发力的宏大格局。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系统发展中,科技发展靠人才支撑,人才靠教育培养,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高使命,需要更加优先关注与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强国支撑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知识与人力支撑。


03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部署、新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再次强调,既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延续,又是在新发展阶段的再次部署。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对全球经济结构与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经济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趋势下,面对经济、科技“卡脖子”问题,科技创新发挥着关键作用,人才的教育培养具有决定性意义。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离不开教育强国的坚实支撑。因此,必须坚持教育第一、创新第一、人才第一,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好地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人才引领驱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建成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各级党委要把加强教育工作作为重要职责,确保落实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不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党的政治、思想与组织领导;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认真抓好党建工作,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教师使命责任,发挥关键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是发展素质教育。20世纪末,面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等问题,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更明确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发展素质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就是要不断加深对实施素质教育意义的认识,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就是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是要不断改革创新,面对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不断创新教育思想和方法,使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迸发出来,培养决胜未来的下一代。


四是促进教育公平。服务人民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在多年发展中,党坚持教育服务人民,创造了为民理念引领公平、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惠民政策保障公平、规范管理维护公平的中国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高度重视教育公平,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教育公平,要依法保障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关键是促进教育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社会共同关心与促进教育公平。

五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既是人才储备安全的客观需求,更是对立足中国本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部署、新要求。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科技的自立自强与人才的自主培养同等重要。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拔尖创新人才、顶尖人才都是最稀缺、最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因此,迫切需要站在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人才自主培养是强国建设、创新驱动与国际竞争不可替代的战略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既是新阶段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坚持破“五唯”,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从培养理念、课程教材、教学科研、师资队伍、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的教育体系。自主培养人才不是关起门自我封闭,要与高水平的教育开放结合起来,要学习借鉴、批判吸收世界各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优秀经验,为我所用。


六是全面提高教师水平。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中国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这是中国教师的最大优势和最大资本。要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趋势面前,教师将面对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只有勇敢面对挑战,积极拥抱信息技术,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数字素养,才能引领时代潮流,不断开创教育的新局面。
上一篇文章:独立学院与高职合并缘何受阻
下一篇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