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当下,我国正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教育数字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推进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共同任务。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数字教育是“数字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数字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为中国社会乃至世界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2022(第二十一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强调,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只有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日趋健全的正规教育、相对分散的继续教育,一并融入更具包容性的终身学习制度体系之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开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格局,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离不开数字化赋能。面向2030年,国际社会将终身教育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战略高度,越来越多国家探索建立终身教育制度,美国、德国等国家更是率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解决全民教育、终身教育问题。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范贤睿提出,国际终身教育发展带来的启示之一就是,数字化赋能是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范式。目前,国内终身教育已取得一定成就,正在迎接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使命、发展质量、供给能力、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继续教育数字化、平台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继续教育变革带来了广阔空间,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强大的九游会电竞的技术支持。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认为,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应该破除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壁垒,大学应该既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者、传播者,也是终身学习资源集聚和专业服务的实践平台。继续教育应强化集成创新者的角色意识,建设“数字继教”,创新基于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的继续教育模式,推动数字化实体化教育深度融合。
教育数字化转型让大规模定制化人才培养成为可能。当前面临的技术之变、产业之变、人口之变、教育之变四个方面的主要形势与任务,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颠覆性改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院校发展处处长任占营指出,要重点推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做到“决策不再拍脑袋,教学不再凭感觉,学习不再无目标,成效不再说大概”,才能让教育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转向大规模定制化培养成为可能。
需要关注的是,与以往信息化不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指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优化和转变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空间、办学方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形成新的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副院长韩锡斌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变过程,也是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学术机构等多方协同、系统推进。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需要学校规划落实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并履行社会责任,更需要学术机构面向战略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通过系统性变革,最终支撑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
加强理论研究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回应时代变迁与现实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理解并探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架构,对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祝智庭认为,研究构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要从进化论、催化论、应变论、嬗变论、智慧教育论的变因论层面解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理逻辑;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原则、框架、领导力发展、成熟度测评和敏捷法的基本性方法论层面勾勒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用方略,引发教育共同体共同致力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研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顾问钟秉林提出,要加强研究和解决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新命题,要高度关注数字安全,警惕和避免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价值的背离。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家成表示,扎根实践,提升理论,建构基于实践的中国终身教育话语体系。可以预见,加强理论研究亦是教育变革的重中之重。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站在建设数字中国视角审视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议题,需正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时代洪流浩浩汤汤,我们要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教育整体变革;要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以此来支撑教育现代化,打造全球教育版图的中国特色、中国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