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说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发挥组织优势 更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九游会电竞
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九游会电竞-九游会体育首页 >> 诊断改进 >> 开放教育 >> 正文
思想者说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发挥组织优势 更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
栏目:开放教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2-01 16:54:18 点击:

思想者说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发挥组织优势 更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九游会电竞

产教融合成为科技、人才、创新的结合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是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竞争优势的关键一环,是深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强力推动和高校、社会积极参与下,产教融合战略取得了可喜进展。深化产教融合,是尊重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一招。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在与本刊对话时表示,“在组织优势基础上,产教融合领域正呈现出新的举国体制优势。如果我们像抓‘两弹一星’‘科技自立自强’一样,抓‘产教融合’,这盘棋就活了。”

刘志敏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教育、人才工作作为专章阐述,这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这为我们布局创造新时代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的新格局,构建普职融通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方位、发展定位和发展方略。”


直面瓶颈  “四位一体”合力破局


在线学习  

目前,产教融合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刘志敏:首先,从政策方面看,政策在抓住“牛鼻子”关键点的效用上还不够聚焦,力度不够。比如,在学校评价上,要从哪些维度评价,引导学校师生扎根大地服务发展?对企业而言,如何给其动力?如何让“组合拳”落地?对此,政府要统一布局、统一规划,要用有效的杠杆对学校进行评价,对社会、企业资源进行配置,即以评价 资源配置,更好地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目前,我国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学校已经在产教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其次,从高校来看,应用型高校和地方高校、职业院校对引导教师开展面向现实需求的科学研究导向不足,使得学校的主动服务意识和能力与现实需求不匹配。即使高校有了主动服务意识,但能力不匹配,其以服务转化企业资源的效果依然欠佳。

然后,从产业和企业来看,企业的现实投入要有现实回报。产教全链条的融合需要企业做系统性的布局和长周期的投入,解决好既要为未来蓄势、又要为现实储能的平衡问题,而目前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服务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还不明显,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最后,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融合发展的格局,需要打通若干堵点、错位和断层,构建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创新生态体系。其中,服务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专业化第三方机构显得尤为重要,使之成为催化剂、孵化器、联动器。产教融合要从要素融入到机制融通再到流程融合,这是产教融合逐步演化和递进的过程。真正做到融合,是在融入、融通的基础上,实现更大、更深的交集,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实现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产教双方的各种资源要素互相转化、互相支撑,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全新生态体系。这方面,需要我们在认真研究产教融合规律、生态链条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和培育一批产教融合的专业性组织。为此,建议加强创新服务业专业组织的政策研究。


在线学习  

基于上述问题,规建中心开展了哪些创新举措?


刘志敏:第一,通过规律性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丰富的实践依据。我们在深入研究世界当代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产业技术变革的方向,结合国家产业布局、教育布局,形成产教融合的研究报告。第二,积极开展探索、实验,搭建多个推动产教融合要素集成的服务平台。同时,与诸多领先企业,如中科曙光、中兴通讯等联合建设了若干个在先进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领域的实验性项目,辐射了近两百所学校。这些创新性探索已经形成“企业 专业组织 地方高校 政府”可推广的生态模式与机制,为推动学校改革提供了重要支点。第三,征集总结各地各校企业产教融合的新做法,形成优秀案例集。深化研究,传播先进经验。第四,汇聚共识,提升影响力。紧扣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和产教融合节点性需求,创设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fie)、组织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将其打造成汇聚共识、对接资源、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常态化机制和国家级平台。第五,深度推动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产教融合国际合作项目,为学习借鉴世界前沿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做法和资源创造了条件,初步构建了国际技术教育创新网络。第六,聚焦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数字教育资源与平台。比如,建设预测行业和区域人才需求的信息平台及国际引智平台等。


乘数字化之势 四个维度深化产教融合


在线学习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倒逼教育必须做出全面、深刻的转型和变革。您如何理解数字化?


刘志敏:我理解,数字化、智能化对人类文明的重塑作用不亚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其一,文字是世界事物的意义表征,是人类思想文化记录、传承、传播的载体,对构建人类文明的“意义世界”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数字化、智能化可以让人类创造的知识和文明产生更大的关联、叠加和重塑,乃至于使知识产生更多的自组织、自生产、自传播。其二,对于数字化、智能化,要从人类生命演进的长时段来认识和理解,从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来考虑,从人与知识交互方式的系统性重构来推进。其三,迎接数字化浪潮,高校可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做数字化变革的赋能者,应对数字化变革和数字化转型,要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培养数字技能人才;二是做数字化重塑的先行者,发挥数字化、智能化对科学研究的赋能作用,促进学科专业和数字智能科学技术的融合,构建“数智 ”的科研新范式,解放科技生产力、创造力;三是要推动数字技能技术重塑人才培养流程,推动教育自身的数字化,提高学习效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借数字化、智能化之势,持续引领社会文明变革。


在线学习  

基于您对数字化的理解,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应如何做?


刘志敏:可以从四个维度用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第一,着力培养数字人才,加快建设数字技术类学科专业,推动“数字 ”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数字技术推动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变革。

第二,基于场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新时代,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根据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的真实场景来开发,数字化环境需要构建数字化场景、建设数字化资源,包括课程、学制、场景都应该满足和适应这样的需求变化。面向应用和职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要构建虚实结合的真实场景,将场景转化成学习资源和教育过程。

第三,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既要有资源聚集平台又要有治理平台。平台要制订数字资源的标准,推动数字资源的价值实现。平台要成为以人为核心的跨界创新资源要素吸附场,发挥广大高校在聚集人才方面的引力作用,以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为师生创新创造提供平台支撑。同时,以数智化提升治理效能,推动治理变革,以“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模型推进教育治理数字转型。

第四,培育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创新网络,以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为节点,推动平台的连接、互通、叠加、协同,形成互为供应链的资源吸附与组织方式,通过延伸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组合优化,建立基于产教融合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


“三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线学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此,您有怎样的认识与理解?


刘志敏:首先,关于教育的融通发展,这是国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反复强调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融通、融合、融汇,这是新的历史定位和发展格局,进一步体现了现代教育体系“面向终身学习、面向人人学习、面向开放公平社会”的本质特征。

其次,这进一步凸显了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和类型定位,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也有力提振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信心。

最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一,从宏观层面看,“三融”是国家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制度性安排,是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二,从中观层面看,这是破解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通瓶颈的突破口,构建起融通发展的“立交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学分互认的“旋转门”,建立起开放共享、面向人人、终身学习、个性化发展的“成长阶梯”。其三,从微观层面看,不论是应用型高校还是职业院校,高校都要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能,实现功能集成,构建“三体融通”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对职业院校而言,一定要把学历教育和职工培训结合起来,实现“训育一体”。只有实现“训育一体”,才能够把握行业产业的新要求;才能提高服务能力,提高为生产一线培养实用人才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教育、人才工作作为专章阐述,这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这为我们布局研究新时代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提供了一个新的站位。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发展必将驶入快车道,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线学习  

您一直认为,继续教育应该在高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什么这么说?


刘志敏:继续教育是大学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是了解行业、了解发展趋势的重要接口,是转化大学成果、传播大学文明的重要出口,是吸纳社会资源、社会评价的重要入口。因此,高校是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生力军,继续教育是高校发挥五大职能作用的重要载体和延伸。高校不仅要做学历教育的系统化改革,也要在继续教育功能上做系统化重塑,真正成为国家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主战场、国家能力体系建设的一个核心节点。

此外,只有当继续教育体系和人的终身发展融为一体,和大众的能力成长血脉贯通,和整个社会的学习资源融合,教育服务于人终身发展的价值才能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反过来,继续教育不仅会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更是学校真正扎根大地、服务人民、创造价值、赢得支持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一直认为,继续教育应该成为高校的另一半。


在线学习  

您认为,高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与经验,给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带来怎样的启示?


刘志敏:产教融合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继续教育的任务,继续教育更应该立足于职场的新变化、技术的新场景、职业能力的新需求来进行;职业教育作为直接面向就业岗位的教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培养适用人才的唯一正确路径。因此,产教融合可以说是贯穿所有类型教育、贯穿人一生终身学习的普遍要求,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新动能。

因此,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要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应用型课程为载体,把产业一线的需求、学校改革发展的诉求和国家推动产教融合的要求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学生在产教融合中学真知识、长真本领、解决真问题、创造真价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