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成果 强示范 促引领】孙江涛: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教师“协同成长”教改项目探索与实践-九游会电竞

 【展成果 强示范 促引领】孙江涛: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教师“协同成长”教改项目探索与实践-九游会电竞
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九游会电竞-九游会体育首页 >> 诊断改进 >> 开放教育 >> 正文
【展成果 强示范 促引领】孙江涛: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教师“协同成长”教改项目探索与实践
栏目:开放教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8-06 22:55:47 点击:
【展成果 强示范 促引领】孙江涛: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教师“协同成长”教改项目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近日,国家开放大学召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果交流展示会,教师代表们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教师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教改实践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国开之声陆续刊登16位教师代表的教改成果展示,供大家交流学习,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推动教改向纵深发展,促进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孙江涛: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教师“协同成长”教改项目探索与实践

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教师“协同成长”教改项目是为进一步加快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创优提质”,加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做得好、能力强、专业硬”的强有力的专业师资队伍,解决目前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社会工作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师资队伍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基础弱,非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教师居多,社会工作专业背景占比不足10%;二是师资队伍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能力弱,专业实务机会较少、实践指导能力不足;三是各分部专业特色不明显,深度挖掘地方特色不够,未形成地方品牌。

“协同成长”教改项目以体系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成长为核心,以专业专职教师为核心和抓手,着力培养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五种能力”,即课程思政能力、教学改革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科研学术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实现“五个高质量目标”,即建设高质量专业、培育高质量师资、开展高质量教学、整合高质量资源、输送高质量学生。

教改项目采用社会工作“协同成长”方法与分部教师同向同行、共同成长,通过整合高校、行业和体系内优质师资,搭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教学研究中心组”,形成“智库”,为教师团队开展能力建设,执行逻辑如下图所示:

图1 国开体系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协同成长”教学改革项目执行逻辑图

该项目涵盖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建设”论坛、教学工作坊、“名师好课”专题讲座、“实务能力”训练营、能力pk赛等多种内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开展,助力总部及各分部教师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协助各分部积累经验,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模式,为国家开放大学教学改革贡献智慧。

图2 国开体系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协同成长”教学改革项目实现路径图

(一)“实务能力”训练营——专业实务能力调研

根据“协同成长”教学改革项目设计,“实务能力”训练营主要是提升协同成长分部教师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实地体验”成长营

“实地体验”成长营即定期组织协同成长的分部教师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以社会工作发展比较好的城市为主,由总部和分部教师共同选择相应主题,并进行实地参观访问与交流学习。如参观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内蒙古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园。

2.“视频观影”分享会

“视频观影”分享会即主要采用实务视频自学的方式提升分部教师的实务能力,总部社会学院教师与分部教师可以通过链接、筛选优质的社会工作实务视频,为协同成长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并进行分享与交流。

3.“一线大咖”经验分享会

“一线大咖”经验分享会主要邀请社会工作行业内一线社工进行实务经验分享,分别从社会工作不同服务领域邀请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进行分享,拓宽分部教师的视野,开阔眼界。如邀请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汪海玲副教授做题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项目化运作》的专题讲座。

(二)“能力建设”论坛——“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教学改革能力成长论坛”

国开总部社会学院、内蒙古分部、成都分部和安徽分部分别针对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进行了专题讨论,政法教学部社会学院孙江涛、内蒙古分部王玉玲、成部分部杜克华、安徽分部刘盛峰分别做做题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与未来发展》、《内蒙古分部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发展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分享—以成都分部乡村振兴学院为例》,及题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分享——以安徽分部社会工作学院为例》的报告。

(三)教学工作坊

根据“协同成长”教学改革项目,协同成长的分部教师与总部教师共同组建起“大专业”教学团队,共同设计完成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的教学与教研活动,分批次、分阶段、分课程团队地进行教学能力建设。

1.“五步”教学工作坊

以目前课程教学团队为基础,将协同分部教师逐渐纳入到相关必修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形成集体“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建课”等“五步法”教学机制,逐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质量,同时逐步提升协同分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融合”教研工作坊

采用开放性团队概念,打破课程教学团队的壁垒,建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团队内部“互融互通”机制,形成团队和团队之间的支持网络,针对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学科学术研究等多种主题与内容进行研讨。

3.“互评”实时课堂

鉴于协同分部教师具备面授基础、在地教学的情况,定期安排协同分部教师在国开云教室进行面授教学,并同时通过实时课堂的方式与协同成长的分部教师、“智库”专家进行同步共享。课程结束后,展开评课环节,进一步提升分部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名师好课”专题讲座

根据“协同成长”教学改革项目,定期组织高校、行业和系统内优质师资开展讲座,提升协同成长分部教师的综合能力,讲座主题和内容设计以按照教师成长的五种能力为主,融合专业课程教学、社会工作热点、社会工作实务等不同主题。如邀请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做了题为《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中的经济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专题讲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孙莹教授做了题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的专题讲座。

“协同成长”教学改革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试点分部的大力赞扬,面向全体系和全社会公开的专题讲座也收获了良好评价,并取得了一系列教改成果:

1.教学研究中心组换届,完成社会工作专业第二届教学研究中心组换届工作;

2.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5位教师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名师”;

3.逐步积累建设了500多分钟的优质专题讲座视频资源;

4.发表学术论文10篇;

5.成功立项中成协课题1项、北成协课题1项;

6.出版教材2本;

7.课程思政说课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3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