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西,& 杨炜明. (2022). 双中心城市网络视角下成渝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效应. 统计理论与实践(05),43-50.
曹炜威,杨斐,官雨娴,& 庞祯敬. (2016). 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 技术经济(07),52-57,128.
陈光. (202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乡村振兴:基础、目标与路径. 乡村振兴(08),19-21.
陈涛,& 唐教成. (2020). 高等教育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高等教育集群建设的基础、目标与路径. 重庆高教研究(04),40-57.
郭智奇. (2011). 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 中国农业教育(01),6-9.
哈肯. (1989). 高等协同学入门(郭治安 译). 科学出版社.
郝天聪. (2019). 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挑战与改革思路. 职业技术教育(04),38-43.
亨利·列斐伏尔. (2021). 空间的生产(刘怀玉 译). 商务印书馆.
华勒斯坦. (1997). 开放社会科学 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刘锋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黄小洪,罗雪玲,& 苏杭. (2021). 成渝经济圈人力资本测量及空间自相关分析. 中国经贸导刊(中)(11),37-40.
蒋华林. (2020).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重庆高教研究(04),58-70.
江颖,吴南中,& 夏海鹰. (2021). 协同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创新发展理论架构与推进路径. 当代职业教育(03),10-19.
李仁贵. (2005). 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演进. 经济评论(06),58-63.
李世清,& 鄢和平. (1995). 空间辐射效应. 核物理动态(03),40-42.
林克松,& 胡瑶. (2022). 成渝双城经济圈中等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匹配度的测算及启示. 当代职业教育(03),46-53.
刘进,刘洪益,罗蓝燕,& 许媛. (2021). 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基于四川省域的调查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24),56-59.
刘璇,& 李梁栋. (2022). 实现新发展格局的空间路径——基于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研究. 新疆社会科学(02),19-28.
刘远杰. (2021). 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县域空间逻辑建构. 教育发展研究(10),66-77.
龙开元,孙翊,& 戴特奇. (2021). 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路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5),791-797.
罗哲,万朝丽,&刘维威. (2014). 成渝经济区产业经济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分析. 职教论坛(06),20-22.
米歇尔·福柯. (1997). 权力的眼睛(严锋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南海. (202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个问题. 当代职业教育(03),4-9.
潘文卿. (2012). 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经济研究(01),54-65.
谭绍华,黄鑫,李同同,& 张敬. (202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价值向度、经验借鉴和路径建构. 教育科学论坛(27),9-14.
田晓伟. (2014). 论教育研究中的空间转向. 教育研究(05),11-18.
王成韦. (2019). 基于超网络的城市化发展研究. 山东大学.
王芳,& 贾秀飞. (2021). 双重互构逻辑下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规律与时代抉择——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分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01),45-53.
王天雨. (2022-01-21). 科学布局 打造区域职业教育高地. 四川政协报(004).
王学,& 刘艳. (2021).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方向. 教育科学(05),21-28.
习近平. (2022-10-25).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课题组,郭仕利,丁祥宇,&胡智勇. (202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迈入绿色发展新阶段的现状、问题与路径. 经济研究参考(24),5-26,45.
曾阳. (2019).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2),23-30.
张涛. (2020).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及测度方法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05),23-43.
张衔春,唐承辉,许顺才,& 岳文 泽. (2021). 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的历史演化与空间逻辑——基于新国家空间视角. 城市规划(05),21-29.
赵昕,& 张峰. (2013).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基本内涵与特征. 职业技术教育(04),36-4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 (200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7. 人民出版社.
钟昆明,& 李伟. (202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模型研究.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06),100-107.
朱成晨. (2020). 协同与共生: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行动逻辑与支持系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1),80-88.
朱成晨,闫广芬,& 朱德全. (2019). 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2),127-135.
朱德全,& 曹渡帆. (2021).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空间逻辑——基于对乡村空间分异格局的审视. 职教论坛(11),30-35.
朱德全. (2021). 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