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综合施策-九游会电竞
2021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这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发展始终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53013亿元,其中,中职2871亿元,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4.08%,只占普通高中的一半;高职专科2758亿元,占普通高等教育的19.70%,不足普通本科高校的四分之一。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测算,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投入和实训条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经费投入不足确实是个问题,但笔者认为这还不是最关键的。解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充足的经费,更需要保证经费投入到位、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和配套师资,需要综合施策。为什么这么说呢?
职业院校办学中一直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能根本解决的诸多软性问题。比如办学理念问题,由于对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办学规律认识不清,不少学校仍然存在着效仿普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漂移不定的问题,一定程度存在着“脱职业教育”的倾向;比如领导能力问题,不同领导干部尤其是学校党政“一把手”的不同领导特质、领导风格会产生摩擦与碰撞,会在某种程度上阻滞着国家职教政策的执行效果;比如干部任用问题,不少公办职业院校存在干部论资排辈和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老干部无激情、新干部无动力的现状,学校改革步履维艰;比如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需要到企业实践锻炼,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依然有不少的专业老师不愿意下企业锻炼,习惯于在黑板上开机器、教室里讲实践,导致学校购买的不少实训设备无人会操作,甚至存在购买的设备多年未开封启用就报废的情况;比如企业高技能人才引进问题,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政策门槛、学历门槛以及不同的收入分配机制都会让学校难以引进企业人才,造成企业高技能人才占学校专任教师的比例依然很低,学生学不到真正的实践技能;比如面向社会人员的职业培训问题。公办职业院校的绩效工资制度,使得自身不能完全按照市场交换原则进行按劳分配,造成了不少职业院校只是办了“一半的职业教育”,而另一半的职业培训却远远没有做起来;比如教师投身教学改革问题,真正的教学改革真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些都很难从经费上进行精准衡量,而需要制定一整套机制灵活的考核奖励制度,还需要有职教情怀和奉献精神。否则再好的教学改革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无法得到推广与可持续推进。
笔者研究发现,国家重点变革政策带来的资金投入虽然增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硬件,但软件方面如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师资队伍、育人模式等方面在不少学校并没有发生显著性变革。这些软性问题直接影响了国家经费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少很好的政策设计没有达到好的政策执行效果,影响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重点变革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与镜鉴。办学经费投入不能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那些与办学经费投入相配套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问题。比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中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问题,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中校企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问题,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中各专业多方协同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问题,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中的教师评价机制、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问题;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中的协同育人机制和共建命运共同体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产教就不能深度融合、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就不高、教师投身改革动力就不足、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就不强、学生实践能力就不高,从而整体影响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评价。
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对传统做法的颠覆与再造,但学校的变革却没那么简单。加拿大教育改革研究专家迈克尔·富兰提醒到,教育系统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教师的培训方式、学校的组织形式、教育层级的运作方式以及政治决策者对待教育的方式都容易导致维持现状。他告诉我们,在教育变革中要引导变革者自己去决定、去感受,去发现和判断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学校变革应该由强制性的推行转化为依靠教育教学一线的力量,让学校自身不断地去发展和丰富。
职业院校办学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需要经费的投入,更需要在思想观念、组织领导、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分配机制、培养模式、过程控制、组织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审视与创新。要通过全校上下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引导教职工去感受变革的压力和动力,形成主动变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自生自发、循序渐进地推进自我否定和自我革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胡辉平,系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